上週偶然看見我一位白人同事的兒子在醫院當夜班的清潔工,幾位他媽媽的同事們開始與他寒暄,問他是否習慣這工作和他學校的狀況。這二十歲的大男孩說自己作清潔工快四個星期了,一切都滿上軌道的,學校還有些課需要完成,自己還不知道畢業後想作什麼。這男孩待人的態度滿好的,看起來也很開朗。問他為什麼來醫院當清潔工,他說本來就是要打工的,媽媽告訴他醫院裡有清潔工的缺,所以他就來了。

我一向佩服我這同事,我想他們也算是傳道人吧。十年前因為她丈夫要到Fuller修心理學博士,所以他們一家五口從外州搬來。他們常帶領大學生的團契,我記得一聚會她就得準備很多吃的東西,一次都得削一、二十磅的馬鈴薯皮,因為馬鈴薯泥總是不能缺的食物。當丈夫唸書的期間,她一個人上班養活全家好多年,而且他們仍然每年的度假,不過都是用露營的方式。她告訴我他們一待可以一整個禮拜,她說這是他們最負擔得起的度假方式。現在丈夫終於畢業開始工作了,大女兒也研究所剛畢業,二兒子在USC也快畢業了,只剩老三在社區大學唸書還沒想好將來要作什麼。我知道她的孩子在求學過程中都曾打工貼補自己的需要,也都有正面的體驗。

我在想自己會介紹女兒去當清潔工嗎?我想現在就挑戰一下自己的信念,尤其挑戰華人文化背景要求孩子只要專心讀書的觀念,和看待職業高低貴賤的觀念。自己長大的過程中被社會文化灌輸的是「士大夫」掛帥的價值觀,似乎是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。其實打工是在修社會學分,重點不單是賺取零用錢,而是如何與人相處共事和擁有對社會正確的現實感。當清潔工是正當的職業,以此賺取所需沒有什麼不對,況且對孩子而言,一個附加的價值是可以體會現實世界的生活,除了勞力代價的收穫,作卑微的工作更讓人學習謙卑。上週家庭祭壇中我說了這故事,我想打探家中博士老爸如何看待獨生女打工,以及獨生女本身如何看待打工議題的回應。女兒一聽完就立刻回應,她說要有喜歡作的事她才會去作,我告訴她結論是我們不會養她一輩子的,她年紀到哪裡就要負哪個年紀該負的責任。她可以一邊打工一邊想什麼是自己真正喜歡作的事,而不必窩在家裡無所事事的專心想,否則結果往往變成「高不成,低不就」的,因為自己喜歡作的事大多不會天上掉下來,而這正是現代社會許多年輕人等候太多以致無法成為大人的寫照。我想作清潔工的手粗總比臉皮厚好,腰桿硬總比脖子軟好,我相信自助、天助然後人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a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